新闻资讯

News

详细内容

父亲的话:亚瑟的传承与初心

   刘家瑞(19383月-20255月),男,吉林榆树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1

教育与早期经历

 刘家瑞于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物理系。

人物经历

  刘家瑞教授出生于吉林阿城的世代书香门第,其父亲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是当地废除科举后的首位大学生。刘家瑞中学毕业后,以吉林省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派至苏联留学,进入列宁格勒大学(现俄罗斯共和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物理系学习理论物理与原子物理,师从诺贝尔奖得主,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戴维多维奇·朗道博士。因学业优异,毕业后被保送至苏联科学院从事原子物理研究。当时正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大地一穷二白,中苏关系破裂,中央政府急需年轻的人才回国。刘家瑞不顾苏联政府的挽留和阻挠,毅然决然地终止了在苏联的科研工作,返回中国,加入钱三强、何泽慧、彭桓武领导的团队,投身到开发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伟大事业中。

微信图片_2025-11-13_141353_715.png

1959年,刘家瑞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习微信图片_2025-11-13_141428_914.png

60年代和70年代,刘家瑞在从事原子物体的研究

          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自主研制原子弹,并于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微信图片_2025-11-13_141432_711.png

杨桢(左1)与钱三强(前排右3)、宋任穷(左4)、何泽慧(前排右2)等在苏联


 因保密需要,刘家瑞长期隐姓埋名,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包括在寒冷干燥的沙漠野外进行科学实验,生活条件简陋,导致其呼吸与消化系统健康受损。1974101日,他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建国25周年国宴,此事通过《人民日报》公布的嘉宾名单为家人所知。名单中其名后列有数学家陈景润、物理学家汪德昭院士及中国海防导弹之父梁守槃院士。

微信图片_2025-11-13_141435_818.png

1978年刘家瑞代表中国政府,出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克思布兰克研究所进行访问,并发表物理学术演讲。


   在刘家瑞教授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刘洪斌博士以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为人生信条,以“任重而道远” 为毕生追求,将这份“任重道远”的责任感融入实业,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成并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后,创立浙江亚瑟医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CEO。立志通过持续创新,让百姓能用上疗效更好、价格更优的药品,以此践行“救死扶伤”的承诺,履行企业对社会的崇高责任。

工作经历     

  • 1961—1973年,于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实验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 1973—1992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实验原子核与等离子体物理,后从事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离子与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在此期间,被邀请到意大利弗拉斯卡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以及美国德克萨斯 A&M 大学担任访问科学家。

  • 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

  • 198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离子束实验室负责人。

  • 1986年,被任命为正研究教授。

  • 1989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德克萨斯超导中心,高温超导材料和其他材料中离子束应用的研究负责人。

主要贡献

  1、CT‑6 托卡马克装置:参与监督中国首个用于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研究的托卡马克装置(CT-6)的设计、建造、运行和实验56系统地研究了托卡马克中逃逸电子与放电清洗时第一壁杂质释放的关系7

 2、离子束物理与技术:负责设计并组建了离子束实验室,发展了卢瑟福背散射(RBS)、质子诱发X射线发射(PIXE)等多种离子束分析技术,并应用于超导体、半导体等材料研究234

 3、α‑LiIO₃ 质子通道效应研究:在α-LiIO₃等离子晶体的研究中,首次利用离子束沟道效应研究了静电场中锂原子的运动过程;测量了α- LiIO₃中质子沟道的基本参数。该方法对其他离子导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89

科研获奖

  • 参加领导完成的“6Li(n,α)4He核反应研究“CT-6托卡马克装置及其物理实验等三个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多用MeV离子束系统等两个项目,获1988年中科院技术进步三等奖。

总结

刘家瑞教授在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离子束材料科学三个领域均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其主导的 CT‑6 托卡马克项目为我国早期核聚变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随后在离子束通道效应和离子固体相互作用方面的系统实验,为材料改性与核材料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平台。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已发表600余篇学术论文或专利,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在国内外核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的显著影响,是中国核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干部局, ed.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379.

2】刘家瑞等. LaCe Nd 稀土金属硅化物的生成”. 《物理学报》, 1990

3】高文玉、李宏成、王瑞兰、刘家瑞. Mo/Si 体系的离子束混合机制研究”. 《核技术》, 1988

4】雷子明、刘家瑞、潘广炎. He⁺ 离子和 Ne 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6

5】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CT‑6 托卡马克研究 (I). Acta Physica Sinica, 1980

6】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CT‑6 托卡马克研究 (II)——实验结果”. Acta Physica Sinica, 1980

7Cross, R. C.; Liu, J. R.; Giannone, L. Effects of discharge clean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TORTUS tokamak. Nuclear Fusion 23 (1983) 791.

8】刘家瑞、章其初. “质子在 α‑LiIO₃ 单晶中的通道效应研究”. 《核技术》, 1986

9】刘家瑞、章其初.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 α‑LiIO₃ 单晶的通道行为”. 《核技术》, 1986













需报告怀疑的不良事件或群体不良事件,请通过以下途径:


电话:0573-82589025      邮箱:PV@arthurgroups.com


座机:0573-82589005      传真:0573-82589027    


地 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凌公塘路3556号嘉科生命科学园3号楼


地 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荫路8号


邮箱:hris@arthurgroups.com


Copyright 2020,www.arthurpharma.com,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88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